无锡润拓工业有限公司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正文

专家:艺术品造假古已有之

编辑:无锡润拓工业有限公司  时间:2018/09/29
国宝帮、汉代玉凳、金缕玉衣……不断挑战藏友心理底线的收藏品造假事件层出不穷,高潮迭起,新近又爆出的青花 热水瓶更是冲击常识,贻笑大方。

专家表示,艺术品造假行为古已有之,这是古玩市场的伴生现象,倒也不必大惊小怪,但造假也是件很有技术性的工作,造得好,卖得正,就是仿古艺术品,有其市场价值,也被业内认可,但造得太不专业,除了给坊间添些谈资和笑料,毫无价值。

“穿越”藏品雷倒网友

见过青花大罐、青花大碗,但你见过青花热水瓶吗?近日,央视“寻宝——走进晋江”节目,一位持宝人的“明代青花热水瓶”震惊全场,据他介绍,这是郑和下西洋时在船上装开水用的。

面对这件“穿越”的藏品,专家一语道出瓶底破绽:“一般来说,没有把皇帝的帝号写上去的,而且‘太监’这个词也是个现代词汇,种种迹象表明这件东西是现代的。”专家还调侃道:“感谢陶瓷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,如果郑和泉下有知,肯定会打喷嚏的。”

网友们也纷纷吐槽:“造假者是在秀智商下限吗?”“亮瞎了我的钛合金眼”,“配套的 青花瓷热得快呢?”“期待战国出土的爱疯5代青铜器”……更有网友晒出了青花冲锋枪、青花电视机、被咬一口的青花苹果等“古代青花”藏品来凑热闹。

如此贻笑大方的艺术品造假事件近来层出不穷。今年年初,拍出2.2亿天价的“汉代玉凳”,未等专家从专业角度提出质疑,就被网友们凭历史常识戳穿了画皮:“汉代人是席地而坐,凳子还没发明呢!”

另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造假事件是“金缕玉衣”案。商人谢根荣找来一堆玉片,请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牛福忠串成了“金缕玉衣”,牛福忠又请来5位专家为这件“文物”估价24亿元人民币。谢用这一纸估价,骗银行放出7亿贷款,导致银行损失5.4亿元。

艺术品造假有传承

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会长乔红涛说,造假古已有之,但依假的程度不同,分为三类:一是臆造,完全凭自己想法,天马行空来造假,这种比较好辨别;二是有历史依据,但造假者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,导致把各个朝代的元素糅合在一起,比如仿唐代的东西用了宋朝的形制,这种仿品需要一定的历史和专业知识来进行辨认;三就是高仿品,在各个方面都完全按照真品来做,有时候连专家都不一定能看出来。

古时人们制作仿品很少是为牟利,往往是出于个人喜好,仿前朝的精品。宋徽宗时就仿了一批商代青铜器,属于宫廷订制,现在这批东西存世量极少,价格也很高。乾隆时期也仿过前朝的玉、瓷器等。

为牟利而大批量仿造艺术品始自晚清、民国,譬如在素面青铜器上后刻铭文以增加其价值。但总的来讲,当时的作伪技术与现在相比还比较少,多是依照传统工艺来,作假的量少得多,东西也有一定价值。

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近二三十年,随着科技的发展,造假技术突飞猛进,造假的量骤然大增,利润也极高。拿青铜器来说,一条机器流水线每天能造出成百上千件,纹饰通过电子扫描,造出来也非常精美。造假者用很低的成本,几十块钱的投入,造出的假东西可以卖到十几万元,牟取暴利。

造假、作伪涉及艺术品收藏的各个门类,陶瓷、玉器、钱币、青铜器、字画及各类杂项都有。尤其在历史上出产相关资源的地域,造假兴盛,形成产业。

业内人士透露,在瓷都景德镇,目前做仿古瓷的多达上千家,做高仿的也有几十家,这些人术业有专攻,仿成化、仿宣德、仿元青花、仿洪武,个个都是水平很高的专业户。“有些高手用传统工艺仿明清官窑产品和元青花,花一二十万元烧一窑,挑两三件最好的,其余全部打碎,然后把这两三件做旧,拿到海外上拍卖会,往往一拍就是上百万上千万”。

此外,河北峰峰仿磁州窑,洛阳南石山仿唐三彩,禹县仿钧瓷,伊川县烟涧村仿青铜器,安徽蚌埠仿古玉、仿青瓷,合肥仿古玉,天津鼓楼仿书画……这些地方在依托传统技艺发展当代艺术品产业的同时,也形成了极为兴旺的造假产业。

十次打眼九次贪

造假手段日新月异,仿品层出不穷,想要规避买假,除了掌握传统器物知识,还得不断学习辨识知识。乔红涛说:“在目前的古玩市场,一万个里头能有一百个非常明白,一百个里头顶多有一两个能真正看明白的人。”他建议,玩收藏要靠自己多实践,通过不断摸索来积累经验,才能减少买到仿品的机会。最不可取的是“捡漏”的心态,“俗话说,十次打眼九次贪啊”。

业内专家建议,避免“打眼”要在平时多下工夫,了解历史知识和专业知识。同时,还要知道常用的造假方法,在相应细节上格外注意。

据乔红涛介绍,陶瓷的造假技术主要有拼接,假皮假沁色,后上斑后上釉,新造品做旧等几种。目前最为常见的是新造品做旧,手段有酸碱溶液浸泡,细砂纸打磨等。可以从陶瓷的形制、底款、工艺等方面进行辨别。

青铜器和钱币鉴定专家于倩介绍了青铜器常见的作假手段:“目前古钱币市场上的主要作伪手段有翻砂、改刻、挖补、镶嵌等,做好后还要根据情况使用腐蚀、做锈等手段。造假者一般不做孤品,也不做太常见的种类,作假比较多的钱币一般是数量少、流通范围小的品种。辨别方法主要是看形制、文字、铸工、锈色包浆和铜质几个方面。铜质分为青铜、红铜、黄铜、白铜等,像黄铜在明代才出现,明以前的钱币如果是黄铜铸造就一定是假的。”

字画鉴定专家张继峰介绍了字画作假手段:“字画最常见作假方法是临摹,还有木版水印、揭裱、移接或伪造名家落款等方法。随着技术进步,一些高科技作假法也不断涌现,如电脑激光刻章、利用特殊仪器‘克隆’书画等,使鉴别难度不断增大。但是,无论作假者如何周密,总是能留下一些蛛丝马迹,这需要不断学习,提高自己的辨别水平,才能发现破绽。”